乔河乡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情况调研报告
乔河乡纪委 李科
乔河乡纪委 李科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级民主监督机构,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依法独立行使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权,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2017年2月,根据省市县换届选举工作的安排部署,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本着选优配强的原则,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方式推选产生了全乡6个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全面掌握全乡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履职情况,促进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履职,结合当前工作,我乡纪委于2018年9月对全乡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乡村务监督委员会基本情况
乔河乡下辖6个村,通过2017年换届选举,推选了6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其中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6人(党员1人,35岁以下无,45岁以下2人,平均年龄51.3岁,小学1人,初中3人,高中2人,妇女无),推选出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12人(党员1人,35岁以下1人,45岁以下1人,平均年龄48.3岁,小学4人,初中7人,高中1人,妇女无),村级换届完成后,乡村两级对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培训以服务“三农”、涉农法规、农村工作、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内容为主,提升了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服务群众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准入条件不高,能力难胜任
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虽然强调并引导将政治坚定、德高望重、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人推选进入村三委班子,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尤其是主任相当一部分是由村民小组长兼任,失去监督意义。一是全乡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平均年龄51.3岁,成员平均年龄48.3岁,35岁以下只有1人。最高学历高中,3人,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知识陈旧、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管理、财务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业务能力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这样的状况也是作为边远山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时间短、认识善不清晰等实际情况决定的,属于整个农村干部的共性问题,短期内难以实现较大改观。二是村务监督委员会18人党员只有2 人,仅占11%。
(二)职权模糊,缺乏指导性依据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但问题在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还缺乏可操作性,没有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程序,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的权利、义务,使之适应工作需要。
(三) 认识不充分,监督职能变化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大多数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只停留于字面的理解,认为村务监督委员会就是对村干部的工作和村务进行监督,至于监督什么、如何监督则说不出具体内容,体现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认识上的贫乏。村务监督委员会更多的是协助村两委办理日常事务,参加村上工作,监督者的角色尚未正确自我定位,监督职责尚未真正自觉履行,处于等待观望上级予以明确的阶段,监督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四)制度待健全,管理有待规范
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实施过程中,各村不同程度建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相关制度,没有可操作性。监督对象、范围、方式、程序和管理、考核等在制度层面上基本呈空白状态。特别是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不明自身职责、无从开展工作。并且,目前村务监督委员会尚处于无固定办公场所、无牌子的状况。
三、意见建议
通过调研,为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尽快进入角色并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强化培训,提升能力
应高度重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要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日常业务指导部门予以明确。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要经常性地给予指导,对履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及时帮助协调好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两委的关系,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支持村务监督委员会找准工作定位,大胆开展工作,提高监督的公信力和说服力。建议采取集中与分片培训的方式,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的教育培训,重点培训村务监督委员会设立的目的意义、职责权限、监督方式和程序,邀请财会管理、账目审计、法律方面的专家授课,内容涉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法律法规、村级制度和事务、财务管理、村民自治的有关知识,以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水平和能力,使其不仅敢于监督,而且善于监督。
(二)高度重视,加大考评
建立科学、量化的考核评议机制,把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范围,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考核采取平时工作检查与年终评议测评相结合的方式,由乡镇纪委定期不定期检查村务监督委员会会议、学习、监督、接访、报告事项等方面的日常痕迹档案,由乡镇纪委和村民代表双向测评勤廉情况和履职成效。可根据群众的满意度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发挥程度另行建立激励机制,以调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制度建设,科学管理
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对村民委员会实施监督。在此前提下,必须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加以规范,以制度规定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权利义务、监督内容和程序、工作制度和实施、管理考核和奖惩等事项,让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开展议事、监督、学习、信访、报告等全面工作提供制度基础,真正实现村三委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共同管理村级事务的工作格局。
(四)落实保障,规范工作
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阵地和硬件建设,做到管理有组织、工作有制度、办公有场所、对外有牌子、活动有记录、监督有实效。将村务监督委员会议事、例会、学习、台账、报告等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制作成版面在办公场所上墙并严格执行。建议编发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事项有关的法律、规章、制度资料以供学习、参考,统一设计印制村务监督委员会会议记录薄、信访登记薄、工作日志等常用台账和表册,为工作检查和民主测评提供可查证的痕迹档案。
(五)抓好选用,良性发展
建议在下一次村级换届推选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时,一是增设年龄和学历上的条件限制,注重将参政意识强、有一定文化功底、年富力强、公道正派、富有责任心的农村党员、村民代表推选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二是将有知识、有技能、愿意为群众办事、有方法为群众办事的青年后备干部充实到村务监督委员会队伍。三是严禁现任村干部近亲属进入村务监督委员会。以此增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