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纪委监委类案分析法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同一村组干部连续虚报冒领惠农补贴,手法如出一辙;低保资金监管漏洞频现,暴露出审批流程的共性问题……”去年以来,华池县纪委监委创新运用类案分析法,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系统性治理,推动监督从“个案查处”向“全域治理”深化,有效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县纪委监委坚持发挥案件查办引领作用,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建立“一案一剖析、一类一整治”机制,在办案过程中同步开展个案挖掘与类案分析,深入研判同类案件特点和案发规律,深挖同类案件背后的共性问题、深层次矛盾,推动开展专项治理,以有力有效监督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在查处王咀子乡银坪村党支部书记马某某虚报退耕还林补贴案时,发现其通过虚构人员名单、重复套取等手段连续作案,涉案时间跨度长达20年。通过类案分析,梳理出基层干部虚报冒领补贴的“三同”特征,同一岗位权力集中、同一业务领域监管薄弱、同类作案手法反复使用。基于此,推动全县开展惠农资金专项清查,整改问题45个,完善制度机制7项。针对查处的某服刑人员仍领取低保等问题,通过类案分析比对,扩线深挖排查梳理死亡、户口外迁人员仍享受低保等方面问题线索14件,处理处分10人,收回违规资金7.3万元。
“类案分析是深化探索一体推进‘三不腐’贯通融合有效载体的具体尝试,目的是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一个个案件虽有不同,但同一领域的案件总有共性。针对某个案件,坚持举一反三,全面梳理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深挖该领域问题线索,把查办案件与整改整治、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结合起来,积极营造行业领域良好政治生态。
去年以来,县纪委监委通过类案分析推动查处案例20余起,处分处理23人,挽回经济损失29.9万元。
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县纪委监委依托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整合民政、农业、教育等16个部门数据,充分利用“异常数据筛查—关联信息比对—风险预警提示”系统功能,通过系统自动关联、比对、分析,产生预警信息,实现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在线监督。同时,深化类案成果运用,打出警示教育、制度补缺、文化浸润组合拳,拍摄《利剑惩治蝇贪蚁腐》警示教育片,通报曝光典型案例32件33人,以案明纪,增强震慑。下发检查(监察)建议书11份,指导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从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体系上堵塞漏洞,健全完善制度机制29项,做到源头防范。用足用好丰富的廉洁文化资源,制定印发《深入推进“清廉华池”建设实施意见》,明确5方面19项重点任务,努力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类案分析成果运用,探索建立基层‘小微权力’风险防控图谱,让监督更精准、治理更长效。”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