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坊畔乡:以“监督”保障小微权力在轨运行

今年以来,紫坊畔乡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聚焦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以建立健全村级监督体系为导向,紧盯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切实推动“监督小微权力,保障民生底线”工作走深走实。
紧盯权利运行,堵塞源头”微腐败”。紫坊畔乡纪委(监察室)聚焦“小微权力”运行,以地膜等涉农物资发放中的“微腐败”问题为切入点,着力整治在民生兜底保障、惠农政策落实、村级工程实施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以及监管缺失、有规不依等腐败和作风问题。一是扩充监督力量。聘任驻村监察联络员4名,不断充实村级监督力量,强化对小微权力运行的监督。二是提升监督能力。以会代训强化驻村监察联络员监督能力。同时在四个村开设“小微权力”公示专栏,将村级权力运行流程图全部上墙,让敢监督、会监督、能监督的氛围持续提升。三是完善备案制度。梳理村干部本人及近亲属在本村享受民生领域项目资金、承包农村集体资产、低保、临时救助等惠民资金和承建的政府投资项目事项等情况,进行单独备案登记,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制度要求进行评议并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用好“两个平台”。充分发挥“两个平台”“晒、筛、挖”功能,通过数据碰撞,发现问题2个,收缴违规资金974元。
聚焦清单赋能,织密权力”监督网”。一是清单立规。组织纪检监察干部、驻村监察联络员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广泛听取群众对于规范村级权力运行的意见建议,逐项编制权力运行工作规范和流程,形成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风险防控清单“三张清单”。整理“小微权力”清单52项,形成乡镇“照单部署”、村级“照单实施”、群众“照单监督”的工作模式。二是流程立行。整合出涉及“三重一大”事项、“三资”管理、工程建设、宅基地审批、党员干部选拔等村级小微权力事项,编制《村级小微权力事项运行流程图》32张,明确每项权力的事项名称、责任主体、操作流程、公示公开、责任追究,使村干部和群众“有图可依”“照单办事”,实现工作有程序、有规范、有依据”。三是办法立制。从“监督对象、监督模式、监督职责、监督保障”四个方面建立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机制,明确“村党支部日常监督、党员群众民主监督、驻村监察联络员照单监督、乡纪委专责监督“四位一体”监督职责,逐步形成衔接顺畅、运行高效的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筑牢廉政“防护墙”。一是聚焦监督具体化。梳理小微权力问题清单12项,明确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推动村干部履职尽责。制定《重点任务监督清单》,梳理监督台账,督促纪检监察干部、驻村监察联络员靶向开展监督,规范履职。二是聚焦监督精准化。围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问题不正之风、“三抓三促”行动、巡察整改、惠农资金落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小微权力运行等各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检查8场次,反馈问题5方面20个,现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聚焦监督常态化。结合小微权力运行,对4个村进行“CT式”全扫描,查找廉政风险隐患,梳理村干部履职负面清单14项,为村干部拧紧“发条”画出”禁区“不断筑牢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基础,倒逼村干部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