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深化运用“第一种形态” 抓早抓小“治未病”
发布时间:2022-06-08 14:50
来源:华池县纪委监委
作者:赵志安
阅读: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感谢组织及时提醒,我立即改正,今后在学校营养餐工作中严格执行财经制度,规范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以此次反馈的问题为警醒,举一反三,坚决杜绝此类问题再发生。”近日,华池县纪委监委组织对惠农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室组地”联动交叉监督,发现一学校存在营养餐资金管理不规范问题,现场进行了反馈,并对学校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提醒约谈。
近年来,县纪委监委把精准运用“第一种形态”作为监督、管理、教育党员干部的有力抓手,通过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整改等挺纪在前的监督方式,对党员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对症“开方”,精准纠偏,筑牢党内监督第一道防线。
为着力提升监督执纪质效,县纪委监委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重点,通过谈话提醒,受理信访举报等方式,抓紧抓实近距离监督,推动监督常在、形成常态。
除了早提醒,县纪委监委还强化“治未病”思维,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聚焦基层党员干部小微权力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开展监督,从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领域入手,组织开展“室组地”联动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对标自检自查,规范内部教育管理。2022年以来,县纪委监委运用“四种形态”教育帮助和处理50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22人次,占比44%。通过严厉惩治“极少数”教育警醒“大多数”,起到警示预防良好效果。
“防止‘小病’变‘重疾’,必须在‘早’和‘小’上下功夫。深化运用‘第一种形态’,就是要做到‘常咬耳朵、常扯袖子’,让游走在违纪边缘的干部悬崖勒马,使更多的干部受到警醒,从而最大限度保护、挽救干部。”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